一、小 说
特征: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选材往往源自真实历史和社会现实,允许进行艺术虚构;在写作上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广泛运用丰富的文学表现手法,特点突出。
三要素
类别及作用
教材示例
人物
主人公
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进而反映主题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小说的主人公,丁举人是次要人物,通过对丁举人的描写,侧面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起到了贯穿全篇的线索作用。
次要
人物
大多用来烘托主要人物
线索
人物
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的出场做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表现性格
《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平日在咸亨酒店遭人耻笑的情景,表现其迂腐、可怜又可笑的特征。
情节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引发思考
《孔乙己》结局部分:“大约”“的确”这样一组词语,强化了孔乙己命运的悲剧色彩,引发了读者无穷的思考。
小说中常见的情节处理手法有线索、伏笔、照应、悬念、误会、叙事顺序(顺、倒、插、补)、虚实结合、情节突转、结尾留白等。
环境
社会
环境
特点:对社会环境、时代氛围、地域风貌、民俗民风等的描写。
作用: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④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文章的主旨。
《孔乙己》前两段“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中对咸亨酒店里长衫主顾和短衣主顾的描述,侧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自然
环境
特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等,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地点、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等的描写。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等;②渲染气氛 /营造氛围;③烘托人物心情/情感,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④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作品主题。
《孔乙己》倒数第三段描写秋风渐凉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散 文
特征:题材广泛,情感真挚,写法灵活,语言优美等。
散文类别
特点
教材示例
写人叙事
散文
①以写人记事为主;②对人或事的叙述和描写较具体、突出,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③侧重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秋天的怀念》一文,作者通过写自己与母亲生活的往事,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悔恨与愧疚之情,同时蕴含着身处困境中也要“好好儿活”的人生感悟。
写景抒情
散文
一般不详细叙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或物,而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着力点在表达特定的精神或主旨上。
《春》一文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托物言志
散文
①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某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②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③立意发散,选材丰富,语言简洁,表达意境深邃。
《白杨礼赞》一文中,作者描写白杨树“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等形象特点时,将其与北方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及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讴歌了抗战军民的坚强意志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
①兼具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②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
《永久的生命》一文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①写人叙事的散文,以写实为主,重在抒情;小说则是通过虚构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社会生活、人生世相的洞察和思考。②散文作者可以直接表情达意,主动彰显主题;而小说作者一般将主题隐藏在人物的性格、命运中或人物关系背后。
人生最美的风景是一场倾心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