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电热水器用久了,总有人问,里面那个镁棒到底是干嘛的?
简单说,它是热水器的“保护盾”,专门防腐蚀、阻水垢的。
它到底咋保护热水器?三个核心作用得知道先说最关键的——防腐蚀。
热水器内胆大多是铁做的,水一加热,里面的氧气、氯气、矿物质就像小刀子,不停“啃”内胆。时间长了,内胆壁变薄,漏水上锈都是常事。
这时候镁棒就上场了。它比铁“活泼”得多,水里的腐蚀性物质先找镁棒反应,相当于替内胆“挡刀”。虽然镁棒会越用越薄,但正是这种“牺牲自己”,才保住了内胆的安全。
再是净化水质。
水里的杂质、异味,甚至重金属离子,镁棒都能“吸”住。尤其是家里有小孩老人的,用热水器烧水喝或者洗菜,水质干净点,心里也踏实。
而且它还能减少水垢沉积。水垢这东西,贴在内胆和加热管上,像穿了层棉袄,热量传不出去,加热变慢还费电。镁棒能把钙镁离子变成小颗粒,不容易结成硬垢,加热效率自然高了。
最后是护加热管。
加热管要是被水垢裹住,温度升得快,用不了多久就容易坏。镁棒把水垢“拆解”了,加热管少了层“包袱”,寿命能长不少。
这三个误区,很多人踩过坑第一个误区:以为镁棒是加热的。
总有人说“热水器不热了,肯定是镁棒坏了”。其实加热靠的是加热管或者燃气,镁棒根本不参与加热。它的任务是“保护”,不是“发热”,搞错功能可就白折腾了。
第二个误区:水质好就不用镁棒。
有人觉得“我们这儿水软,没水垢,要镁棒干啥”。可再软的水,加热后也会析出矿物质,时间长了照样结垢。而且水里的氧气、氯离子不会因为水质好就消失,该腐蚀内胆还是腐蚀。不管水质好坏,镁棒都是“必需品”。
第三个误区:镁棒不用换。
镁棒是消耗品,用久了会越变越细,甚至只剩个铁架子。这时候它可护不住内胆了,腐蚀、水垢全冲上来,漏水、加热慢都是轻的,严重的还可能漏电。
一般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要是表面坑坑洼洼,或者只剩一半,就得换了。水质差的地方,可能半年就得看一眼。
旧机新机咋选?记住这两个关键点家里用了好几年的旧热水器,别嫌麻烦。
定期打开看看镁棒,该换就换。要是拖到镁棒没了,内胆腐蚀漏水,修起来可比换镁棒贵多了。而且水垢多了,加热时间长,电费也跟着涨,省小钱吃大亏。
买新热水器的话,优先选“终身免换镁棒”的。
现在很多大品牌技术升级了,有的给镁棒换了更耐用的材质,有的在加热管涂了抗垢层,还有的能释放抑垢因子。虽然价格贵点,但不用每年拆机器检查,长期算下来更省心。像超薄扁桶设计的、小体积大容量的,装在小卫生间也不占地方,加热还快,挺适合普通家庭。
别小看这根小镁棒,它默默扛下了腐蚀和水垢,护着内胆和加热管。
不重视它?可能用几年就漏水,加热慢还费电,甚至有漏电风险。
现在想想,你家热水器上次检查镁棒是啥时候?